Linux下的分区

转载
Linux下的分区:
   首先,
Linux对每一个设备进行了命名:
   IDE设备:一台PC上可以有两个IDE接口(我将其称为第一IDE、第二IDE),而每个IDE接口上可以接两个IDE设备(我将其称为主盘、从盘)。其中硬盘与光驱都是IDE设备。Linux这样为其命名:
第一IDE的主盘:/dev/hda
第一IDE的从盘:/dev/hdb
第二IDE的主盘:/dev/hdc
第二IDE的从盘:/dev/hdd

   SCSI设备:这个相对大家会陌生一些,它通常需要加上一块SCSI卡来驱动。第一块SCSI设备称为:/dev/sda、第二块就是/dev/sdb……以此类推。
为什么都有一个“/dev”呢,这是因为,在UNIX/LINUX系统中,将所有的设备都当做一个文件,放在/dev目录下。
主分区(或扩展分区)被命名为hda1-hda4,如果没有,就跳过。而扩展分区中的逻辑分区则从hda5开始编号,以此类推。
注意了,这里是以第一IDE的主盘为例,如果是第二硬盘,就是hdb1、hdb2、hdb5、hdb6、hdb7。
到此,我们可以发现,Windows下不管有多少个IDE设备都是顺序地分配盘符,而在Linux下是认真区分对待每一个硬盘的。
为Linux划分分区:
   大家都知道,Windows下每一个分区都可利用于存放文件,而在Linux则除了存放文件的分区外,还需要一个“Swap(交换)分区”用来补充内存,因此通常需要两个分区:
   1. 主分区:学习使用的话,建议2G;

   2. 交换分区:只需1-2倍内存的大小,若64-128M内存,交换分区可为128M,128-256M内存,交换分区可为256M。
   由于早期的Linux启动器LILO无法识别8G以外的硬盘分区,因此建议将Linux两个分区分在8G以内。

在Linux下,传统的IDE接口的硬盘会被识别为“hda”、“hdb”这样命名格式的设备,而SCSI接口的硬盘会被识别为“sda”、“sdb”格 式。以后者为例,如果计算机中只有一块硬盘,它就是“sda”,第二块硬盘会被识别为“sdb”,依次类推。Linux为第一块硬盘的四个主分区分配的设 备名分别为“sda1”、“sda2”、“sda3”和“sda4”,而从“sda5”到“sda16”则分别为预留的逻辑分区的设备名。例如我本机的 Windows使用的C盘在Linux下被识别为“sda1”,而Windows的D盘为扩展分区的第一个逻辑分区,因此被识别为“sda5”

0 评论:

Post a Comment